以下内容为卢朓老师在B站进行的分享,可以作为学习参考:
多项式长除法与伪除法:算法解析与区别
在多项式运算中,长除法与伪除法是两种常用的方法,用于求解多项式除法问题。尽管它们的目的相似,即找到一个商多项式和余数多项式,使得被除多项式可以表示为除多项式与商多项式的乘积加上余数多项式的形式,但它们在算法实现和结果解释上存在一些关键差异。
一、多项式长除法
多项式长除法是一种直接且直观的方法,类似于整数长除法。它逐步将除多项式的最高次项与被除多项式的相应项对齐,然后逐项相减,直到得到余数多项式为止。
算法步骤:
将被除多项式和除多项式按降幂排列。
初始化商多项式和余数多项式。
从被除多项式的最高次项开始,逐项进行除法运算,计算当前的商,并更新余数多项式。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余数多项式的次数低于除多项式的次数。
特点:
长除法得到的商多项式和余数多项式是唯一确定的。
余数多项式的次数一定低于除多项式的次数。
长除法适用于任何次数的多项式除法问题。
二、多项式伪除法
多项式伪除法是一种特殊的多项式除法方法,它引入了一个乘数m,使得被除多项式乘以m后可以更容易地进行除法运算。乘数m是除多项式最高次项系数的某个幂次,这个幂次与被除多项式和除多项式的次数差有关。
算法步骤:
计算乘数m。
将被除多项式乘以m,得到新的被除多项式。
初始化伪商多项式和伪余数多项式。
从新的被除多项式的最高次项开始,逐项进行除法运算,计算当前的商,并更新伪余数多项式。
重复上述步骤,直到伪余数多项式的次数低于除多项式的次数。
特点:
伪除法得到的伪商多项式和伪余数多项式不是唯一确定的,因为它们依赖于乘数m的选择。
伪余数多项式的次数也一定低于除多项式的次数。
伪除法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如求解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或进行多项式因式分解时)可能更为方便或有效。
三、长除法与伪除法的区别
乘数m的引入:长除法不需要引入乘数m,而伪除法则需要根据除多项式的最高次项系数和次数差来计算乘数m。
结果唯一性:长除法得到的商多项式和余数多项式是唯一确定的,而伪除法得到的伪商多项式和伪余数多项式则不是唯一确定的,因为它们依赖于乘数m的选择。
应用场景:长除法适用于任何次数的多项式除法问题,而伪除法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能更为方便或有效,如求解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或进行多项式因式分解时。
算法复杂度:从算法复杂度的角度来看,长除法和伪除法的计算量大致相当,都需要进行多次的乘法和减法运算。然而,由于伪除法需要计算乘数m并乘以被除多项式,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引入额外的计算量。
综上所述,多项式长除法和伪除法是两种不同的多项式除法方法,它们各有特点和应用场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问题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多项式除法运算。
北太天元代码:
% 示例使用
P = [1 0 2]; % 被除多项式 x^2 + 0*x +2
Q = [2 sqrt(2)]; % 除多项式
2x+sqrt(2) [quotient, remainder] = longDivision(P, Q);
disp('Quotient:');
disp(quotient);
disp('Remainder:');
disp(remainder);
% Example usage:
P = [1 0 2]; % 被除多项式 x^2 + 0*x +2
Q = [2 sqrt(2)]; % 除多项式 2x+sqrt(2)
%pseudo division 会得到 2 (x^2 +3 ) = (2*x+1)
[m, quotientCoefficients, remainderCoefficient] = pseudoDivision(P, Q);
% Display the results disp('m:');
disp(m);
disp('Quotient Coefficients:');
disp(quotientCoefficients);
disp('Remainder Coefficient:');
disp(remainderCoefficient);
function [quotient, remainder] = longDivision(P, Q)
% 确保P和Q是行向量
P = P(:)';
Q = Q(:)';
% 获取多项式的度数
degP = length(P) - 1;
degQ = length(Q) - 1;
% 初始化商多项式和余多项式
quotient = zeros(1, degP - degQ + 1);
remainder = P;
% 实际上是一般多项式除法迭代过程
for i = degP :-1: degQ
% 计算当前的商,使用整个除多项式Q %quotient的系数也要降幂排列
% i-degQ 次 应该排 (degP-degQ+1)-(i-degQ) = quotient(degP - i + 1) = remainder(1) / Q(1);
% 更新余多项式
for j = 1 : degQ+1
remainder(j) = remainder(j) - quotient(degP - i + 1) * Q(j);
end
% 更新余数(不移除首项,因为可能不是0)
remainder = remainder(2:end);
end
% 如果余多项式为空,则设置为零向量
if isempty(remainder)
remainder = zeros(1, 1);
end
end
%伪除法命令用于对多元多项式P和Q关于变量x进行伪除法运算。
%它返回一个伪余数r,使得关系式mP=Qq+r成立,其中m是乘数,q是伪商。r和q都是关于x的多项式,且
% r关于x的次数小于Q关于x的次数。乘数m定义为Q关于x的最高次项项系数的(a关于x的次数减去b关于x的次数再加1)次幂,并且m与x无关。
function [m, q, r] = pseudoDivision(P, Q)
% 检查输入
if isempty(P) || isempty(Q)
error('P和Q都不能为空');
end
% 获取P和Q的次数
degP = length(P) - 1;
degQ = length(Q) - 1;
% 检查Q的次数是否大于0
if degQ == 0
error('除式Q的次数必须大于0');
end
% 计算乘数m
m = Q(1) ^ (degP - degQ + 1);
% 初始化伪商q和伪余数r
q = zeros(1, degP - degQ + 1);
r = zeros(1, degP + 1);
r(1:degP + 1) = m*P;
% 伪除法过程
for k = degP:-1:degQ
% 计算当前步的商
q(degP -k + 1) = r(1) / Q(1);
% 更新余数
for j = 1:degQ+1
r(j) = r(j) - q(degP -k + 1) * Q(j);
end
r = r(2:end);
end
% 去除余数中前导的零项
r = r(find(r, 1, 'first'):end);
% 如果r完全为零,则返回一个空数组
if all(r == 0)
r = [];
end
end
